欢迎访问中国微生物信息网!

肠道菌群——影响焦虑的新因素

日期:02-24  点击:  属于:科研开发

焦虑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状态,焦虑症的发病率在近几年也呈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焦虑症患者在常规治疗下效果欠佳。近期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种类与焦虑、抑郁行为相关。

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数目庞大、结构复杂,被称为人类的第二大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肠道中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通过提供必需的炎症介质、营养素和维生素,在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肠道微生物可通过菌群-肠-脑轴影响脑功能与行为[1]。

人类基因组由大约 25,000个基因组成,但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表达了大约 300万个不同的基因。这些基因有助于构建分子,帮助我们消化食物,阻止有害微生物的增殖,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感受情绪。肠道中的细菌会产生约90%的血清素,血清素可以调节情绪和促进健康。在2009年,研究人员对压力过大的老鼠的肠道细菌进行采样并对其进行测序时,他们发现压力过大的动物和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动物,它们的肠道微生物或微生物组的种类较少[1]。

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发现肠道细菌会产生大量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影响人类的大脑。例如,梭状芽孢杆菌属中的一些细菌会产生丙酸,丙酸可以改善炎症,并产生调节情绪的多巴胺和血清素。双歧杆菌这样的微生物则会增加丁酸盐的产生,丁酸盐是一种抗炎物质,可以防止肠道毒素进入大脑。给一组压力过大的小鼠定期服用双歧杆菌肠道微生物五周,老鼠的状态会比以前更加灵活和活跃,也更愿意互动和探索[2]。

2016 年以来的多项创新研究表明,粪便移植可以影响情绪行为。粪便移植已应用于部分肠道疾病及精神心理障碍疾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自闭症等,多数研究表明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3]。在一项研究中,当老鼠从其他健康老鼠身上移植粪便时,它们的行为保持不变。但是当老鼠接受来自有焦虑和抑郁迹象患者的粪便移植时,老鼠就开始表现出情绪障碍的迹象。而压力过大的老鼠接受了来自无压力动物的粪便移植后,情绪便有了很大程度的缓和[2]。

由此可见,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应激通路以及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与调节我们的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从而影响了焦虑、抑郁状态及相关行为的发生、发展。未来随着更多肠道菌群与焦虑症、抑郁症研究的开展,将会更有利于这些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